• 欢迎光临甘氏宗亲文化发展协会玉林总会网站!
关注我们:

玉林贵港甘氏宗亲网

手机  
密码      忘记密码?
  注册
​​ 当前位置:
甘姓的源头
来源: | 作者:甘氏宗亲文化发展协会玉林总会 | 发布时间: 2019-06-08 | 148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,它发源于青高原黄河上游曲及积石山之西羌族地区。《禅通记》中所叙八千年前有析出,华人名号,为中华民族的始祖。其历史比埃及,巴比伦,尼基,印度要一、二千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氏与人氏联姻并析出三大族系:伏牺氏、风姓、太神农氏,姜姓、炎帝族轩辕氏、姬姓,黄帝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太昊族最开拓东方,后由炎帝族东徙取代了太昊族,黄帝族又取代了炎帝族。太昊族退居偏隅,岐称东夷南蛮,太被炎黄两族所融。时过年迁,姬姜两姓又繁衍出数千氏族部落,最终华氏后裔在黄河流域沃土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朝,形成了华夏民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夏商时期华夏人口不断增加,扩充散居至黄河长江流域各地,由于自然灾害、族系斗争,氏族不断向四方迁徙。进入封建社会后,经济发展迅速,经商、求学、官迁、战争、灾害等诸多因素,华人分居到了整个大陆及邻近岛屿,并远及北亚、中亚、西亚、东南亚、东欧,北欧、巴尔干、南洋、南北美洲各地。现在中华民族已是拥有十三亿人口,一万二千多姓氏,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。

       姓氏之源,大凡有自然现象,地理特征,幻想崇拜,职业爱好等因素演变而成。在原始部落氏族社会中逐步繁衍析出姓氏这一称呼,成为久传后代的标识。在沿袭过程中,从自定到公认,形成姓氏。殷商之初,有君王对臣将或后辈封地赐国取姓的惯例,后世统治也有赐姓,但为数不多。

      在原始社会及封建王朝中,甘姓是一个文化层次高、人日众多,极为兴盛的部落氏族。始创了巫术、巫医、巫教,可谓是华夏文化宗教、天文、历法、八卦学说,中医经脉理论的鼻祖。

      甘氏为神农氏首代炎帝嫡系。炎帝东徙取代伏牺正位后,西海他族逆乱。为保卫东方安定,炎帝命善谋勇战、智武兼备的第十二子“祝”西向镇抚,又命善政通财的第十子“奔羊”辅助。他们屯驻现青海化隆县南约五十里处,该地应为甘姓诞生地,后来该地改名为“甘都”,沿用至今。

      西向镇抚者一方面以武力为盾,另一方面传播了东方先进的农耕、建居等技术,带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,安定了人心。

      凡西抚者营地门口均以巨木制成“十十”型,顕为高贵庄严。门口设有卫兵,在门中间用棍棒阻拦,外人不得入内。此大门形象化成“甘”字形,成为神农氏炎帝族西抚族人的标记。后觅出“gan的发音,为传播之声。西抚者以甘人自居,他族习惯以用“甘”称呼之,从此形成甘姓。

  史料:《秘谱·古二》日:炎帝第十二子祝犁,号德临,好耕善狩,为火正。时帝东方践位,西海不服,帝命第十子奔羊佐祝犁抚西镇天地,屯西河九曲。因善农耕、精架居,故以甘为记。因精耕而食充美,架居必凶得安。他邦慕之,以甘部为尚,久而称之,则贯以甘姓为焉。

  另云:架居亭室为神农氏人之创举,其框架似‘甘’,自豪以此为荣,则以此为记,久之,常呼甘而成姓矣。”

  又有云:“十二子和十子两数相併成甘而姓。”

   西抚胜利后,其主支又奉帝命东返平骊山之乱,功成封授与国于右扶风,开创了氏族国,现陕西户县、乾县一带。古二世奔羊公向西征伐功卓受封于肃张掖,张掖古名为州,因人居此而得名,与古称肃州的洒泉两地合称“甘

   现今青海的都、德、禅口,甘子河等地,的甘沟、谷、泉、甘店子、草店等地。四川的孜,洛、溪、甘底岔谷地,甘家河等地陕西的峪、泉、溪、亭、甘谷驛井镇等地,江西的溪、竹、棠、甘崗等地,及其它省以甘字冠之的地名很多,均不难看出人徙居发迹之处。

  由于谱碟的差异,从收集的资料分析,氏元祖有以下三种情况:

   1四川、青海,老者传,人始祖为炎帝,宗祀祝犁奔羊肃单祀奔羊。陕西单祀祝犁。而官谱尊炎帝,祀彭公,称祖盘公。

   2、豫、鄂宗祀彭公,突出盘公。
     
3赣、皖、苏均认盘公为始祖。

上述三种情况,表似存异实则一致,在封建保守意识控制下,族谱密不外流,各自为政,缺乏交流,失去互补,甚至造成讹误延传。

 

   13207751986、18677580046、18077069947

Copyright ©2004-2014 版权所有 © 玉林贵港甘氏宗亲网    未经许可   严禁复制

桂ICP备19006776号 All Rights Reserved   本网站开发设计者:  甘   勤      廖微